新浪娱乐讯 5月1日,郑晓龙新作《我是老板》将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独家首播。该剧的开播见面会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方式,在世纪金源二层MALL举办开放式活动。活动现场,该剧导演郑晓龙接受了新浪网的独家专访,笑称“老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我是老板》不是转型之作”
本剧开播之时,多家媒体都曾有过相关报道,同时也将《我是老板》定义为郑晓龙的“转型之作”,而在记者对郑晓龙作品进行梳理的时候,发现转型痕迹并不明显。问及郑晓龙的看法时,他坦言:《我是老板》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转型之作。如果说转型,应该回溯到《编辑部的故事》,从剧情设置、台词设计等方面可以看作是当时的一个转型。《我是老板》和《编辑部的故事》虽然同属于喜剧风格,但是前者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文化含量更高,不仅仅是喜剧,喜中又有悲。
“我的内心与百姓没有距离”
无论是《渴望》、《北京人在纽约》还是近期的《金婚》、《春草》,郑晓龙的创作视野从未离开过百姓。艺术源于生活,戏剧扎根百姓,平平常常的柴米油盐,在郑晓龙的调和下,汇成了众口皆喜的味道。问及郑晓龙缘何能把百姓生活讲述的那般细致、那般真挚,郑晓龙的回答颇带了点儿血性男儿的豪气,而在这番回答中,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了郑晓龙的至情至性。郑晓龙说自己内心和老百姓没有距离,自己就是一个老百姓,情感上和普通百姓的平等和共通的。在表现百姓故事的时候,要有平民意识,要有人文精神,要有生活中的自我感悟。而让记者有些震撼的是郑晓龙的这句话:人格是平等的。
“用心写时代就是成功”
由于很难拍得叫好又叫座,因此业内人士绝不轻易涉足主旋律的电影和电视剧,而郑晓龙却屡屡在主旋律方面创出佳绩,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当记者问起郑晓龙这其中的诀窍时,郑导非常自豪的说:圈儿里也曾经有人问过这个个问题。他们觉得为什么我们又踩在点儿上了,不过一部踩对了点儿,是运气,甚而两部也是运气的话。但是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这么多部的电视剧就不可能都赶在点儿的,这里有一点是因为我们的剧作跟生活结合很紧,观察时代,认识时代,了解时代,而后用心写时代。电视剧“追”时代的话,思路就有点儿不对了。另外一点,关注老百姓,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而老百姓是电视剧的一个大观众群,你关心百姓,百姓自然也就关心你,这是一个双向的辨证关系。电视剧作品不能远离老百姓,不能脱离生活和时代。
第一次大面积涉及“老板”题材
有心的观众细数郑晓龙的作品,不难褛出来五个“第一”的剧作。而《我是老板》是否也能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创出“第一”来呢?郑晓龙很快也很自信的说这是第一部涉及“老板”题材的电视剧,并且还是小人物当老板的题材。“金牌导演”郑晓龙出手不凡,由此可见一斑。此次《我是老板》的创作,不仅初次涉及“老板”题材,而且视点依然放在了百姓生活中,所以,这部电视剧也仍然沿用了郑晓龙之前选用演员的标准,没有选用年轻的“新面孔”。郑晓龙说,老演员来表现百姓生活,效果会更好。
主创向新浪网友推荐《我是老板》
郑晓龙:老板不是那么好当的,创业要有思想准备,要有平常心。正如《我是老板》中大老板冯知远所言: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钱,不在于有多么大的成功,而在于幸福指数,在于幸福感。
李菁菁:《我是老板》好看的不得了,人们要在这部电视剧里看到快乐,看到希望,要重新审视自己,还原真实,做个快乐、质朴、真挚的人,就像马一明一样,你看到他,就会很开心。
姜武:生活中多一些马一明这样的好老板,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向马一明学习。